旅游通道: 旅游资讯景区动态旅游攻略酒店新闻旅行医生旅行宝典旅游法规导游知识导游词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亚太旅游网 >> 旅游新闻 >> 人文地理 >> 千年历史文化彰显仙境魅力——蓬莱的历史文化价值(三)
人文地理  
千年历史文化彰显仙境魅力——蓬莱的历史文化价值(三)
【亚太旅游网】 时间:2011-05-21 来源:本站整理 【收藏本页
蓬莱古城是蓬莱悠久历史文化最核心的空间载体,从唐神龙三年(707年)至民初(1913年)的1200多年间,蓬莱一直是登州(府)治所所在地,盛时辖九县一州,是胶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历经了唐、宋、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最终形成蓬莱登州古城“一府三城”、“山、海、城、阁”交相呼应的城市传统格局,至今古城格局未变,风貌犹存。
    1、一府三城
    “一府三城”即登州府内府城、水城、沙城三城并置,这种城市格局在古今中外的城市建设史上独具特色,同时也成为蓬莱古城的标志性风貌特色。
    唐神龙三年(707年),登州治所移至蓬莱,这是蓬莱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建城,时为土城,奠定了蓬莱古城的基本格局。明洪武九年(1376年),升登州为府,对土城进行扩建,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扩建后的古城成不规则正方形,建有四座城门,三座水门以及府署、县署、钟楼、鼓楼等。登州府城的格局最终形成。
    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在丹崖山下修建了刀鱼寨。明洪武九年(1376年),为适应抗倭需要,在刀鱼寨基础上,将画河入海口由小海改道城东,将旧河口疏浚扩大,修建码头和土城墙,增设军事设施,扩建成古代军港“水城”。水城西凭丹崖,形势险峻,负山控海,画河成为天然护城河。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在府城北,水城东北海滨修筑沙城,上有青砖砌成的敌台十余座,置大炮十余门,以拱护登州府城。沙城西起画河入海口,东迄抹直口,分为八段,长里余,北距海约50米,南距府城里许。
    蓬莱,最终形成“一府三城”的城市格局。其形制历经朝代变迁,“一府三城”的城市格局始终未有改变,既有典型的州府形制特征,又特色鲜明。
    如今,蓬莱古城空间格局保存完好,在老城改造建设中始终注意保存古城的文脉,未有大拆大建,具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建筑遗存、遗迹、历史街区等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府城内钟楼十字大街依旧脉路清晰,四门位置明确,并完好的保留着烟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上水门(登州府城墙节点)、蓬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登州府城墙遗址(四处)等历史文化遗存以及迎仙桥、草桥、古井、古树名木等历史环境要素。古城内水系完好,古城中心的画河,是蓬莱千年历史的见证。画河全长约8.8公里,城区段(上水门-下水门)约2040米,由南至北串联了山、海、城、阁及戚继光故里、万寿、西关三个历史文化街区,同时又是水城的护城河,城水相依、阁海相望,画河两侧的景观风貌鲜明地反映了蓬莱古城的特色历史风貌。小十口北街、府后路、太和前弄、万寿宫北街、马家弄、后马家弄等街巷都保持着原有的街坊体系和风貌特征。蓬莱水城于1982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较好,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军港,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沙城局部遗址尚存,“一府三城”的独特城市空间格局依旧,特色鲜明。
    2、山、海、城、阁
    蓬莱南依群山,北揽大海,其独特的地理背景巧妙地将山、海、城三个要素紧密联系起来,构成了蓬莱古城的原始格局。宋朝嘉祐六年(1061年),蓬莱阁建成于丹崖山上。丹崖山通体褚红,拔海而起,形成“仙阁凌空”的景象。城阁呼应,阁海相依,“阁”这一要素融入蓬莱城市格局,构成蓬莱城市景观格局中不可破坏的骨架,形成了蓬莱“山、海、城、阁”的独特城市空间结构。为保护与延续蓬莱整体的城市特色,依据相关规划,蓬莱市对城市南部及蓬莱阁周边山体进行绿化改造,建设了睡虎山、庙山等环城山林生态绿化带8.5万亩,构筑了蓬莱历史文化名城外围重要的绿色大背景。同时加强了对山海通廊、城市遥望体系以及建筑高度、体量等的控制力度,如今,蓬莱“山、海、城、阁”交相呼应的风貌保存完好。
免责声明:
1、本文系网友投稿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